
人民的好书记:焦裕禄的一生
1964年5月14日,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因病逝世,年仅42岁。这位深受人民爱戴的干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留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遗言。两年后,一篇名为《县委书记的榜样——焦裕禄》的长篇通讯通过广播传遍全国,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。1966年10月,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亲切接见了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,表达了对这位人民公仆的深切怀念。
苦难的童年与成长
焦裕禄于1922年8月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。1932年,山东遭遇大灾荒,成绩优异的焦裕禄被迫辍学,跟随乡亲们推着独轮车运煤、卖煤,艰难维持生计。1937年,日军占领博山后,焦裕禄为了生存,不得不到黑山煤窑当小工。那里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,塌方事故频发,工人们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,却只能领到几十斤橡子面作为报酬。焦裕禄曾联合工友向工头讨要工资,却遭到毒打。
展开剩余75%1941年,焦裕禄的父亲因无力偿还债务被地主逼死,他自己也被日军抓去辽宁抚顺的黑煤窑做苦工。短短三个月内,就有17名中国工人被折磨致死。焦裕禄和幸存的工友们忍无可忍,奋起反抗,最终杀死日本监工,冒险逃出魔窟。他一路逃荒,最终流落到江苏宿迁,给一个姓胡的地主当长工,继续忍受剥削。
投身革命,加入共产党
1945年8月,新四军解放宿迁,焦裕禄第一次接触到共产党的宣传,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。同年秋天,他回到淄博老家,积极参加家乡的解放斗争,并加入了村民兵组织。由于表现突出,他很快被推选为民兵队长,带领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。
焦裕禄主动向当地党小组长表达了入党的愿望,但由于对党的组织程序不了解,他的申请一度被搁置。经过不断学习和思想提升,焦裕禄连续提交了三份入党申请书,终于在194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入党那天,24岁的焦裕禄激动得热泪盈眶,他说:我的条件还不够,对革命还没有做出什么贡献。对照誓词,我还差得很远很远,我要更努力地为党、为人民工作。
从基层干部到县委书记
1947年,焦裕禄被调往淮河大队担任班长,参与新解放区的建设工作。1948年冬,淮海战役打响,他组织千人担架队支援前线,因表现突出被授予支前模范称号。新中国成立后,27岁的焦裕禄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副区长,负责宣传教育工作。
在工作中,焦裕禄发现单纯讲大道理效果不佳,于是发挥自己会拉二胡、吹小号的才艺,在群众聚集的地方表演,吸引大家注意后再讲解党的政策。这种接地气的工作方式深受群众欢迎。1950年,他与徐俊雅结婚,妻子全力支持他的工作,让他能够全身心投入事业。
1953年,焦裕禄被调往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。尽管胃病和肝病日益严重,他仍坚持工作,甚至把铺盖搬到办公室,经常用两条长凳拼成床铺,就着白水啃硬馍充饥。1962年春,因健康恶化,组织安排他去郑州疗养。
临危受命,治理兰考
发布于:天津市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